5月30日,龙在天皮影剧团赴山东进行演出,当天晚上10点左右返回北京,王熙发了一条朋友圈:六一’临近,皮影爆棚!各学校都希望节日里让学生了解皮影艺术。明天将是龙在天历史上创造纪录的一天,房山、石景山、少年宫、平谷4地7场演出,很欣慰明天一天将有几千学生看到皮影戏。所有演员4点起床,5点出发,辛苦了!传承皮影的路上,我们的坚持没有白费!”
龙在天皮影剧团是北京一个专门进行皮影艺术表演的团体,由林中华和王熙二人创办,属于自负盈亏的商业运转模式。实际上,5月31日这一天,除了这7场表演外,龙在天还要派部分演员去首都师范大学附小、西二旗小学和东城区回民实验小学进行教学。龙在天皮影剧团目前大概有60人可以进行表演,王熙表示:“7场演出,我们的演员、道具和台子都不够,压力也比较大。”为此,王熙特意从外地调回一个台子来应急。
5月30日和6月1日两天,龙在天皮影剧团一共外出表演了10场皮影戏,根据王熙的估算,观看的学生至少有4000人。
隔帐陈述千古事 双手对舞百万兵
2007年,龙在天皮影剧团成立之初,王熙和林中华在北京前门大栅栏租了一个四五百平方米的场地,每年租金55万元,他们又花了将近30万元进行装修。王熙和林中华除了把自己的家底全部垫进去以外,又向亲朋好友借了一部分。在谈到自己当时对市场前景的预测时,王熙说:“大栅栏每天人来人往的,如果我们做一个演出,怎么会没有人来?我自己和林中华都很喜欢皮影戏,觉得皮影戏很好看,想着一定会有人来看。”
实际的情况是,基本上没有人买票看皮影戏,演员的工资也基本发不出来。坚持了不到两年,实在无法经营下去,他们不得不放弃前门场地。在这段时间内,王熙为寻找适合并愿意演皮影戏的演员也进行了许多探索。
起初,他们从山东、河北、内蒙古等地招了七八个平均年龄60岁左右的皮影戏表演者,他们平时一般在农村演出,当地的老头老太太们很捧场,但是来了北京以后,他们非常费心地演出,台下却常常只有一两个观众,积极性受到打击。同时,农村人的作息习惯并不适合龙在天皮影剧团在北京朝九晚五的工作安排,而且由于老人们经常会因自己的身体、儿女生育、农忙等问题需要回家,所以这样的团队模式坚持不到一年后就不得不停止了。
“刚开始的时候,我们还招过一些大学生。他们开始也是满心的抱负,要传承中国民间艺术。但是时间一长,一方面这些学生在其他同学眼里是‘另类’,而且演出没有观众,(他们)也没什么积极性。最后这些大学生都走了。”王熙说。
林中华曾有过七八年的媒体工作经验,在剧团因为演员问题而一筹莫展之际,他想到了自己之前采访过的“袖珍人”(身患侏儒症的残疾人)——吴小莉。吴小莉非常高兴,她接触到很多“袖珍人”都没有工作,表演皮影戏,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机会。
2008年的4月1日,吴小莉介绍了4个“袖珍人”来到剧团,王熙对他们进行了4个月的培训后,他们基本上可以表演一些简单的皮影戏了。2008年8月1日,龙在天召开了一个新闻发布会,当时吸引了较多的媒体报道。曝光率变多后,越来越多的“袖珍人”主动联系龙在天。2010年以后,龙在天已经基本上解决了表演人员不足的问题。
现在,龙在天每个月在人员开支方面支出约21万元,团员近100人,其中有66个“袖珍人”。剧团每人每月平均工资2000元,根据入团时间长短有上下浮动。“袖珍人”这个群体,起初给龙在天引来了不少争议。2011年9月,龙在天皮影剧团受邀参加甘肃环县第三届道情皮影国际艺术节。王熙回忆说:“我们从机场到目的地的路上,还有一个河北皮影艺术家嘲笑我们‘袖珍人能演个啥?当时特别巧,当有关方面的领导来视察时,停电了,几乎所有的皮影戏剧团无法演出。由于龙在天皮影剧团有一支由袖珍人独立演奏的完整的乐队,借助展位靠窗的光亮,演完了《穆桂英大破天门阵》。10分钟的演出赢得了满堂喝采,在各地知名皮影艺术家的见证下,“袖珍人”的皮影演出得到了认可。
北京市从2005年起举办“民族艺术进校园”活动,该活动由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教委、北京市文化局联合举办。龙在天皮影剧团于2009年应邀加入这个活动,每演出一场,获得政府给予的1万元补助。当年,龙在天演出了30场,拿到了近30万元的补助。就这样,到2009年下半年,龙在天已经基本上实现了营利。
2009年1月1日,剧团搬到了位于圆明园附近的场地。为了配合政府对龙在天的扶持,新场地免去了租金,剧团只支付水电费等杂费。2010年开始,龙在天借力网络进行宣传,演出业务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
学生已成皮影戏的重要观众
6月8日,北京市二十中(以下简称二十中)的教导主任联系王熙,希望下半年龙在天可以在学校开设皮影课程,而且要求开设两个班。从2011年开始,这已经是第12个主动联系王熙开课的学校了。
其实,找龙在天开课的学校并不止这12所,但是由于龙在天只有15位皮影演员可以进行教课,所以要适当控制开课学校的数量。北京市海淀区翠湖小学从今年开始开设皮影课,邀请龙在天的老师负责教学,每周一下午上课1个小时,6月6日是本学期最后一节皮影课。皮影课分成两个班,冯波负责教孩子们制作皮影人,盼盼负责教皮影表演。30岁的冯波和26岁的盼盼相识、相恋于龙在天剧团,两位“袖珍人”去年登记结婚了。
翠湖小学的皮影课主要面向四年级,有将近30名同学报名。梁佳欣是主动选择上皮影课的,她告诉笔者:“我去年看过皮影戏《孙悟空大战红孩儿》,当时觉得很好看,所以今年就报名皮影班了。”和动画片相比,“动画片是虚的,这个是实的,很有意思。”梁佳欣说。
专门为小朋友演出的儿童皮影戏,弱化了晦涩的传统唱腔,而是用普通话配合皮影的表现形式进行演出,除了像《孙悟空大战红孩儿》这样的儿童剧,还有根据课本内容改编的课本剧,比如《东郭先生与狼》。目前,龙在天的剧目中,有70%是儿童剧,学生现在已经成了皮影戏的一个重要观影人群。
位于天桥剧场的北京皮影剧团是一个官方皮影剧团,成立于1957年,团长路宝刚是北京路家皮影第五代传人。路宝刚表示,对于北京皮影剧团而言,一年中有三个重要表演节日,除了春节和元旦以外,就是儿童节。今年儿童节前10天左右,共有14场演出,其中5月28日演出4场。比起北京皮影剧团近几年每年100场左右的演出,这个演出密度是一个明显的高峰期。路宝刚说:“儿童剧的表演占整个剧团全年演出的一半以上。”
5月27日,北京皮影剧团到中国农业大学西校区幼儿园演出,演了《龟与鹤》《小马过河》和《长腿的鸡蛋》三出儿童剧,共有350名小朋友观看了演出。负责导教工作的王颖副园长说:“希望让孩子们这次接触过皮影后,以后开展一些相关的简易手工课程。包括皮影这种灯光影像的表演形式,也可以在以后的教学中引入,这些中国传统文化的东西对于我们幼儿园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需求的。”
百灵皮影剧团是河北的一个皮影剧团,以唱传统唱腔为主,表演者平均年龄60多岁。2004年,百灵皮影剧团赴韩国演出,这是他们第一次演儿童戏。团长杨明忠说:“当时的反映还不错,回来以后我们开始琢磨进行儿童剧的改编和创作。”目前,百灵皮影剧团主要演出地点在北京和河北秦皇岛,其中在北京主要是以儿童剧为主,秦皇岛本地则主要表演传统剧。家住秦皇岛的杨明忠,现在每周二下午会专门到北京的体育馆路小学给孩子们上皮影戏课。
皮影戏的发展路在何方
在圆明园南门往东100米的龙在天皮影剧院,有可以容纳将近200人的剧场、陈列众多藏品的皮影博物馆,同时出售一些皮影人。但是,由于今年正月剧团的住宿区差点发生火灾,房东方将收回场地。龙在天面临马上没有场地的现实问题。
北京皮影剧团目前也没有固定的演出剧场,只有一个不到50平方米的办公室和一个狭长的仓库。办公室的墙上挂着由中国国务院发布、国家文化局颁发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皮影戏·北京皮影戏”的证书,但是这间办公室依旧面临着雨天漏雨的状况。
北京皮影剧团只有10人左右的团队规模,有时由于人手不够,还需要再请那些已经退休的人员回来表演。国家对北京皮影剧团的资金补助不到剧团年收入的一半,剩下的钱需要北京皮影剧团自己拓展演出业务来创收。
路宝刚说,“第五代传人”这个名号对他来说更多的是一种负担。路宝刚的父亲在1979年突然去世,路宝刚当时只有14岁,一年后正式加入北京皮影剧团。“我父亲在世的时候,并没有让我继续学皮影戏的打算。因为皮影当年就是一个在村里给人演戏的,没什么社会地位。”
路宝刚说,当了剧团团长以后,每天杂事非常多,有时候为了争取一场演出,需要和不同角色的人进行周旋。在问到皮影戏是否给他带来成就感时,路宝刚没有任何思索地说:“没有”。
路宝刚一边否认皮影戏带来成就感,一边分享了他认为最销魂的时刻:在后半夜夜深人静时雕刻影人,然后将雕刻完还没有上色的影人放到床底下,压3天,拿出来,用一个图钉按在墙上,然后欣赏自己的作品。这个欣赏皮影的时刻,就是他最销魂的时刻。“不好意思,我用了‘销魂’这个词儿。”在他看来,这是一种超越成就感的感觉。
虽然看皮影戏的人不多,但用来演皮影戏的影人却成了被市场欢迎的产品,一件高50厘米的手工雕刻影人,在琉璃厂可以卖到三四千元的价格。但是路宝刚将自己雕刻出来的每一件影人都视为“孤品”,并不会出售,他的影人上世纪80年代在美国可以卖到800美元,但是他没有卖,他觉得这些影人是他的“孩子”。
路宝刚现在的手机铃声是传统剧目《樊梨花》里的一段音乐《鸳鸯扣》,包括这段音乐在内的北京皮影戏音乐被他称为“最好听的音乐”。2025年,路宝刚为排这出戏邀请到了一个44人的乐团,光二胡就有8把。这44人中有包括中央民族音乐歌舞团在内的众多专业人士,其中有人评价说:“我就没有听过这么好听的戏曲音乐。”然而,这个由北京文化局拨款30万元排演成的皮影戏,最终只在天桥剧场演出了4场,此后就没再演出过。
龙在天刚成立时,2007年5月19日开了一个新闻发布会,当时请了在北京皮影届颇负盛名的路连达老师。王熙至今非常清楚地记得,发布会结束后,她扶着路老师下楼梯,路老师对她说:“小王啊,不是我泼冷水,我做了一辈子皮影戏都没挣钱,你们花这么多钱建这么个地方(龙在天在前门的皮影馆),是不会挣钱的。你们这么年轻,还是去做一些别的买卖吧。”
2025年,龙在天发展到一定规模以后,王熙又再去请路连达老师,路老师终于改变了当初的评价。5月12日,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指导下的中国皮影艺术委员会在龙在天皮影剧团成立,长期进行皮影艺术研究的魏力群任会长,林中华任秘书长。
尽管面临一系列现实问题,龙在天皮影艺术团在考虑皮影戏的转型发展。林中华更愿意将龙在天皮影剧团定位为一个皮影文化产业平台。他最近一直忙资本进入的问题:“目前国家对文化产业的政策非常好,‘十三五’将文化产业定位为支柱型产业之一,而这也一定会辐射到包括皮影艺术在内的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但大部分非遗项目面临的现实问题都是缺乏资金。”(刘昶荣文并摄)(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