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微笑着在校园的林荫小道上散步,洒下最快乐的时光,当我们离开校园的那一刻,让我们回看着我们走过的路。我相信,我们有的是恋恋不舍的感情:有的是没有虚度光阴的自豪:有的是对美好未来的憧憬!我相信,最难忘的校园生活一定会成为我们最美好的回忆!
学院按照《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教育部令第26号)规范办学,位于泰州市高教园区,占地面积1035亩,规划建设教学、办公、活动及生活用房32万㎡,已建成27万多㎡,顺利通过了教育部、江苏省教育厅专家组对学院办学条件的检查。学院培养以文、理、经、管、工、艺和教师教育为特色的本科应用型专门人才。设有健全的管理机构,建有13个二级学院(部),有经教育部备案的46个本科专业,普招录取分数稳定在全省同类院校前列。目前在校生1万余名;历届毕业生平均毕业率为99%以上,学位授予率为87%以上,平均就业率为96%以上,已向社会输送各类专业人才2万多名。
师资队伍保障有力。南京师范大学选派具有高级职称或副处级以上职务的教学与管理骨干担任学院领导、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学科带头人在紧密依托南京师范大学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基础上,通过启动“高层次人才引培计划”、“研究方向团队建设计划”,建立教师发展中心,进一步强化高端队伍建设、培育青年教师队伍,实施两个“双百”行动计划(培养百名博士、百名高级职称人员;聘请百名具有实践经验的兼职教授参与学院教学,培养百名“双师型”教师),开展优秀教学团队建设、举办“青年教师教学十佳”大赛、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评选“师德先进个人和师德标兵”“科技新秀”等,激励了一批优秀青年教师脱颖而出。近几年,学院培养博士(含在读)58名、博士后2名,有80位青年教师晋升为副教授;有9名青年教师被评为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4名被评为“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7名被列为江苏省“333”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24名被列为泰州市“311”工程培养对象;青年教师获国家社科基金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在全国独立学院中罕见;有青年教师参与研究的课题获江苏省第13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是泰州建市以来获得的最高社科奖项;有的青年教师正在成为学科带头人或已经成长为二级学院(部)负责人。启动研究生教育工作,学院获得1个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点和1个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点,9名青年教师获得南京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资格。许多教师荣获地区“新泰州建设功臣”“五一劳动奖章”“劳动模范”“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科技工作先进工作者”“师德模范”“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教师”“十佳文化新人”等称号。
办学特色明显,应用型人才培养成果凸显。学院大力实施“质量工程”发展战略,确立了“素质高、基础宽、能力强、复合型”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体系。坚持教授走上大一新生讲台、博导走上本科生讲台,名家开设系列学术讲座;着力优化专业结构、改革课程体系、改进教学方法、构建实践教学平台、加强教学督导、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管理制度。学院师范教育特色彰显,是全省同类院校中师范教育最具代表性的学校,有10个专业可以招收培养师范类学生,在全省乃至全国率先推行教师教育课程的改革,实行“4+1”跟岗见习的实践教学模式,加强师范生教学基本功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学生连续多年在江苏省师范生教学基本功大赛中荣获一等奖;我院师范生入职数约占当年江苏省新入职教师数历年平均约8%。学院艺术教育和文化产业蒸蒸日上,通过大力加强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教育,精心组织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的主题教育活动,积极开拓校园文化建设新载体,大力加强校园人文环境、校内文化设施和校园景观建设,充分发挥大学校园的育人功能,营造大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学院师生编排的大型民族歌剧《江姐》得到阎肃等老一辈艺术家的亲切褒奖,多次成功公演并广获赞誉,荣获南京师范大学第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学院沐浴京剧大师梅兰芳的荣光,自主编排的舞蹈《梅君吟》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播出。长期开展的“新学期第一课”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亮点和品牌,荣获教育部首届全国民办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优秀奖。
积极推进国际国内交流与合作。与法国格勒诺布尔第二大学、德国依尔姆瑙理工大学、俄罗斯下诺夫哥罗德格林卡音乐学校、英国林肯大学、美国贝佩斯学校、英国提赛德大学以及澳大利亚科廷大学等建立了合作办学关系;与中央音乐学院、中国台湾东吴大学等建立师生培养交流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