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江县中江职业中专学校积极发挥职业教育的重要作用,培养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实用型技能型人才,“扶贫先扶智”,为中江县贫困人口从根本上摆脱贫困,一定程度上来说,起到了“助推器”的作用。作为国家首批中职示范校、第四届黄炎培优秀学校的中江职业中专学校,在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路上,积极探索,积累经验,也形成了一套兼具自身特色和实用性强的工作方式和理念。
让每一个贫困学生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如何让真正贫困的学生精准享受到资助,这成了该校每个学期开学必做的功课之一。仅2025年,该校经校长审批减免的各类费用就达22.5余万元,受益学生250余人。除了学校减免的部分,对贫困学生学校还提供勤工助学岗位、联系校企合作单位、社会爱心人士或团体进行资助等,以减轻贫困学生的经济负担。
同时,该校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资助政策、条件,对拟享受国家助学金学生的评审工作,主要做到“四个明确”,以确保助学金“应助尽助”、“标准足额”精准地发放到受助学生手中。多年来,该校从未出现如学生举报、冒领资助等各类不正常的现象。
“学校这样做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让每一个贫困学生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不让他们输在起跑线上,让他们能够有尊严、体面地完成学业,让他们用知识和技能去创造财富、创造新生活,实现梦想,展翅飞翔。”这是该校校长刘文广的肺腑之言。
让每一朵格桑花都能绚丽的绽放
为精准培养、帮扶每一个到中江职业中专学校就读的“9+3”学生,该校在管理团队上选派熟悉彝族、藏族等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老师担任有“9+3”学生班级的班主任、教官和生活老师等。在德育管理上摸索出以“操行分管理、纪律权威管理、尊重激励管理、人尽其才管理”为主线的管理方式,进而实现了情感教育与学校纪律教育相结合,德育常规教育与文体活动相统一。除了让“9+3”学生掌握谋生的一技之长,还鼓励有意愿提升个人发展空间的“9+3”学生参加双招、高职单招和对口高考。
一方面,专门安排老师利用课余时间对混编班的“9+3”学生“结对帮扶”,重点加强个别辅导、查漏补缺。一方面,对单独编班的“9+3”高考班的学生,课程设置上适量增加语数外的节数,课程内容上进行增、补、删、改,并按照“理论学习偏重基础、技能偏重演示模仿、实验偏重动手操作”等三个偏重的原则推进教学,提高其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
2025年,已是中江职业中专学校承担藏区“9+3”教育任务的第七个年头,7年里,该校接收了407名“9+3”学生。目前,在校的有202名,已毕业的有205名,毕业学生有的成了人民子弟兵,有的成了企业技术骨干,有的成了创业新星,还有的成了农村致富带头人……
让每一个贫困家庭看到致富的希望
“除了对贫困学生、‘9+3’学生做到精准扶贫、精准帮扶,学校在社会服务精准扶贫方面也毫不懈怠。”该校校长刘文广说这话时,眼神坚定,语气铿锵有力。
2025年底,该校领导班子分组走进四个村庄的贫困家庭,进行“一对一”、“一对多”、“面对面”的座谈,探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致贫原因,深入了解需要帮扶的贫困家庭的详细情况和需求,为贫困家庭出点子、想对策。并结合每个贫困家庭不同的情况,进行“一对一”、“结对子”精准帮扶,实行一户一计划,挂图作战,顺排工序,倒排工期,完成了36户的扶贫攻坚任务。该校三年计划帮扶贫困家庭110余户,2025年,又有25户列入了该校精准扶贫的名单中。
据了解,该校将继续发挥学校的优势资源,对帮扶的贫困家庭,针对性的解决脱贫难题,一是提高贫困家庭的认识,让他们克服“等、靠、要”的意识,打破被动脱贫观念,思想上从“要我富”转变成“我要富”。二是该校给予一定的资金帮扶和全面的技术指导,让贫困家庭自购农资,种植蔬菜、发展养殖等,主动自主创业,逐步脱贫致富。三是该校接受贫困家庭的适龄学生进校就读,学校减免其全部求学的费用,学生享受国家相关资助政策,进而达到“自我智力造血”的目的,彻底扭转贫困局面。四是该校接受贫困家庭的剩余劳动力再就业培训,让他们学得一技之长,进而帮助其提高家庭收入,拓宽致富路。
一路走来,中江职业中专学校敢于担当,积极作为,不仅让贫困的学生和家庭能够“站起来”而且“走得远”,为切断贫困的恶性循环链,提高新生代农村人口融入城市的能力,减缓贫困家庭及贫困代际传递问题作出了积极贡献。这正是一所农村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落实教育精准扶贫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