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高校自主招生改革一直备受关注。我国自主招生试点工作始于2003年,初衷,是为了选拔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学生。大家都知道著名数学家陈景润的语文成绩很不好,可是这完全不影响他在数学领域做出的卓越成绩。普通高考要考的科目很多,需要学生综合、全面的发展,哪一科缺腿都会影响到总成绩,更谈不上筛选出像陈景润这样对某一科特别痴迷并有突出特长的学生。自主招生就是为了填补普通高考这一缺陷。
按往年的时间表,每年这个时候,也就是1月中上旬各高校的自主招生报名应该已经接近尾声了,但是今年,90所试点高校连招生简章现在都还没出来。按照改革新政,2025年高校自主招生考试被挪到了高考之后的6月10号到6月22号进行。当原本前后持续2、3个月的自主招生考试,突然挪后并浓缩到了只有12天,对高校和学生到底意味着什么?2025年高招改革新政下的第一年自主招生考试,将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如果高考结束两天后,再考一次试,你的心情会如何?别奇怪。这就是2020届部分高三考生即将面临的处境。而对于此,家长们的反应大多是:
家长:反正钱是投入了,时间也投入了,精神也都投入了。如果再有一次机会的话,那干嘛不最后再拼一下呢?
“再有”的这“一次机会”,指的就是高校自主招生考试。以往这种考试发生在每年2、3月份,由教育部批准的90所试点高校拿出5%的计划招生名额组织测试,考生可以报名或由中学推荐。考过了,将获得相应高校的高考降分,少则10分,多则40分。对于学生,高考考好了,这些分儿是“锦上添花”;万一考砸了,或许就是“救命的稻草”。而今年,这种专治“万一”的高校自主招生考试将面临重大改革。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
杜玉波:自主招生点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偏差,这次下决心进行调整,明确自主招生就是为了真正选拔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也就是大家常说的“偏才怪才”。
根据教育部去年底刚刚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规范高校自主招生试点工作的意见》,从今年起,高校自主招生考试最大的变化就是时间的调整,由原来的每年2月份进行挪到高考结束后、高考成绩公布前。也就是6月10号到22号。从月份上看,这种改变,是好是坏呢?
东北大学招生办主任李海雄认为,对学生和学校,都是好的:
李海雄:从考生来讲,第一,他正常的学习没有被打乱;第二,从中学和基础教育来讲,它更强调计划和其他都没有受到影响;第三,从高校来讲,通过高考之后,等学校把所有一切都放下了之后,大概了解了自己的定位后,来进行考察,学生能心平气和地来参加考试,高校也便于选择适合学校定位和人才培养特色的人才。
不过,武汉大学招生处处长王福坦言,6月考,对学校人手安排是个不小的考验:
王福:这段时间正是我们在校的毕业生,必须办理毕业审核以及离校手续的时间;第二,学生要进入期末的复习考试,很多任课老师要命题啊什么的,也是一大堆的事;第三,学校要承担高考阅卷任务,一般是从10号开始,正好就是这段时间。
按照新的时间表,2月底前高校发布自主招生简章,3月底前完成报名申请,4月底前高校完成材料审核,而6月高考后的12天里,高校需要完成从考试到确认入选考试名单、专业、优惠分值,以及报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公示的全过程。而这个过程,以往是在2个月内完成的。
记者发现,在今年6月10号到22号之间,有两个周末。如果按高校周末组织考试的传统,而考后又还有打分和公示等诸多环节且规定不能联合只能单考的话,不少高校的考试时间势必会“撞车”。
武大招生处处长王福:一个学生他参加2到3家的测试,时间是足够的。但如果他要参加更多的,那时间肯定是不够的。像以前我们可能会斟酌,我考虑不跟北大和清华时间上冲突,给更多学生考试机会,但现在不一定能躲过它了。
而具体到考试形式上,以往先笔试后面试、全程两轮筛选的办法,如今看来压缩在12天里并不现实。这显然也成为目前各高校正在观望的一个原因。清华大学招生办主任于世洁告诉记者,具体怎么考,学校还在研究中:
于世洁:那么现在这种时间安排,高考之后的两周之内,时间非常短。我们现在正在研究自己的自主招生政策。
而面对12天的上限,武汉大学的方案则已初步确定为,取消笔试环节:
王福:现在最大的变化就是,我们不再通过笔试来挑选一部分学生进入面试,而仅仅要看学生的申报材料。也就是要通过纸质的材料,来判断学生的学科特长以及创新潜质,并且做出决定,是否同意给他参加学校测试的机会。这一点对高校来说,比以前要难。(记者丁飞 刘玉蕾)